“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金华创新样本
昨日,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法制日报》在头版显位刊发通讯《“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金华创新样本》,报道金华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经验。现转发此文如下,以飨读者。
“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金华创新样本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李清照笔下的浙江金华文化底蕴深厚、平安基础扎实。如何让“平安金华”行稳致远?这座城市给出的答案是:全力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
从村务监督的武义“后陈经验”到领导下访的“浦江经验”,从“红色网格”“龙山经验”到以人为本的关爱帮扶、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治理,基层党建始终是金华推进社会治理的一大主线。
金华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陈玲玲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关系密切:党建强,则治理好;治理差,则党建弱。今年以来,这个城市以打好基层治理巩固战为总牵引,通过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试点,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红色网格”充满党建引领力
近日,记者走进金东区金都美地小区,看见几位业主正坐在大楼一楼大厅喝茶聊天。他们对记者说,“我们几个都是楼道长,今天都有空,坐在一起喝喝茶,顺便聊聊社区事。”
记者发现,这里的每一个单元楼门口都贴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本单元共产党员户和网格员姓名、电话号码。
业主郑老伯说:“一个楼幢一个网格,党员和楼道长都是红色网格员,都要参与小区管理服务。”
金都美地是金东区拆迁安置项目,也是市区城中村改造示范项目,每幢楼的底层都架空开辟为居民活动空间。小区内草坪绿草如茵,步行道宽敞整洁,环境优雅。
6月26日下午,金东区多湖街道金都美地社区的200多户社区居民,家家户户拿出家里的特色菜来到社区广场上,举办了“邻里楼道”聚餐活动,从百家菜中吃出邻里和睦的和美生活。
见到网格员张文成时,他正满头大汗地在小区内巡逻。他对记者说:“从农民变居民,一些住户的生活习惯一时难以改变,经常会出现楼道间堆积杂物等问题,既带来消防隐患,也容易引发邻里纠纷,作为专职网格员,我每天至少得转上三圈,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化解纠纷。”
目前,金东区正在积极推动逢五会商机制,即每月5日为网格民情碰头会,每月15日为综治民情分析会,每月25日为综治分析研判会,努力实现每会必学习,问题必通报,通报必整改,任务必认领,难题必协商。
区综治办副主任金勤伟对记者说,他们还每季开展一次红色网格员之星评比活动,表彰优秀网格员,调整不力网格员。
金都美地是金华“红色网格”建设的一个缩影。
据陈玲玲介绍,目前,金华市共建有基层网格7390个,配备专职网格员7361名、兼职网格员56294名,其中党员网格员48904名,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常态化开展民生服务、矛盾调处、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形成小网格推动大党建工作新格局。
多元治理彰显党建凝聚力
9月19日,记者来到永康市人民法院龙山法庭。
法庭内三个调解室令人眼前一亮,静和厅温馨和谐,以家事调解为主;慧聚厅明亮宽敞,专事在线矛盾纠纷化解;和讼厅简朴大气,充分体现了龙山籍南宋大思想家陈亮“义利并举、经世致用”思想。
法庭庭长潘文接向记者介绍,在龙山法庭,使用率最高的就是调解室,近5年来,大约88%的案件在开庭前就已成功调解;更多的纠纷在还没有形成案件前,就被法庭精心织就的调解网顺利地化解在萌芽状态。
去年,龙山法庭受理案件数从原来的年均800多件,递减至400件左右。案件量不增反降,这在年办案量两万多件的永康法院系统,格外令人注目。
永康市法院代院长楼常青对记者说:“龙山法庭案件减少的奥秘就在于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将大量案件解决在诉前、调解在庭前。既走出去,以服务促调解;也请进来,以调解促和谐。”
如何走出去?
潘文接介绍说,龙山法庭法官在走访中发现,一些村级调解组织调解能力不强,法律常识匮乏。于是,他们有针对性地设立法庭指导工作室,建立联村机制,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了一次轮训,手把手指导人民调解员如何调处矛盾纠纷,还与司法所一起,新建立了法治讲习工作室、青少年心理矫正工作室、老李调解工作室等特色调解室。
5年努力,使得村级调解组织调解能力显著提升,需要法庭介入业务指导的纠纷调解直线下降,法庭诉前指导调解案件由2014年的239件下降到18件。
如何请进来?
为让案结事了、弥补青年法官生活阅历不足缺陷,龙山法庭在调解诉讼案件时,经常邀请有经验、有声望的村干部到法庭来协助调解,例如,今年创新的“今日我当值”活动,便是每月请一名村干部到法庭值班,参与诉前调解。
潘文接说,近年来,龙山法庭新建了一个调解人才库,请“两代表一委员”、村书记、村委会主任及有经验、有威望的调解能手参加,目前调解人才库已有成员40多人。
潘文接记忆犹新的是一起迁坟纠纷。
吕氏家族的太公坟在夜间被在此施工的推土机不慎毁坏。其后代群情激奋,聚集到镇政府,要求给说法。
龙山法庭接报后,第一时间介入调解。他们特意请调解人才库中一位懂周易国学的看风水先生大师参与调解。经风水先生一番劝说、化解,吕氏后人情绪得到缓和,同意将太公坟移至他处安葬。施工队方面也同意承担迁坟费用,并放百子炮以示赔礼道歉,这起本来剑拔弩张的纠纷就这样很快得到圆满解决。
现在,龙山、西溪两个镇已基本实现矛盾不出村、不出厂、不出学校。
“事实证明,这是一条从源头化解案多人少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楼常青说,“龙山经验”的要义在于依靠党委领导、法庭靠前指导、发挥群众力量、分层递进调解,充分彰显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的凝聚力,目前,这一经验已得到浙江省高院和金华市委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法院系统和全市推广。
“后陈经验”见证党建生命力
9月15日,首届“中国廉洁创新奖”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金华市武义县委报送的“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创建及村级监督实践”跻身全国十个获奖项目行列。
为了化解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加而村务管理问题频发之困局,2004年,武义县后陈村创造性选举诞生了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2010年,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被写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一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
高速公路武义县出口下来就是后陈村。走进村委会办公楼,迎面的一张巨幅合影照片吸引了记者。
这是2005年6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后陈村考察调研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后,与村干部们留下的珍贵合影。
“你看第一排左起第二个就是陈玉球,当时是村妇女主任,现在是我们村第一位女村监委主任。”村党支部书记陈忠武笑着介绍身边的陈玉球。
从2005年到2018年,陈玉球和后陈村都发生了大变化,村民对村务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大,村民参与基层自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14年来,后陈村实现了4个零:群众零上访、干部零违纪、群众零投诉、违规收入零入账,后陈村也因此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陈玉球递给记者一份最新出炉的“后陈月报”,介绍说,月报每期4个版面,详细刊登了本村上个月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了村里各种大小事务,还对一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评曝光。
后陈村民主公园内矗立着一座雕塑,陈忠武告诉记者,这雕塑名叫力量之源,由三根石柱组成,代表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监委,构成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学习推广“后陈经验”,目前,金华市443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务信息公开,全市由村监委会纠正的村务数近5500件,因村务问题引发的信访件下降了60%。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五十五周年、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十五周年。”陈玲玲说,新时代如何坚持、发展、创新枫桥经验?从本地实际出发,金华市的做法是,大力推进“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创新,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功能,辅以红色网格、后陈经验、浦江经验、多元化解、关爱帮扶、智慧治理六项举措。努力通过这一载体,推动社会治理从末梢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型,从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转型,从粗放治理向精细治理转型,从碎片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型,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金华样本。